没有谁比她更清楚,陛下对赵皇后的不喜欢。当年在颐宁宫,她看见过无数次,陛下对那位赵皇后的不满意。所以,储君有些焦心的来问的时候,付皇后只是叫他稍安勿躁:“她既不是元后,也不曾生育。你父皇只怕连她的样貌都不记得了。不过巧合遇见了伺候过她的人,看那女子过得凄凉,勾起了你父皇的恻隐之心罢了。”“可是父皇这样,会叫母后您难堪。”年轻的储君皱眉。“你父皇没有叫我难堪的心,不要多想。沈皇后,赵皇后,都是陪伴过他的人,想得起来其实是好事啊。”如果连做过他妻子的人他都再也不会想起来,那她凭什么相信陛下会有一直对她这个继后能好一点呢?赵皇后,不是元后,也不是宠后,更没有子嗣。可她付皇后难道就强很多吗?她也不是元后,她也不是宠后,唯一强一点的,就是在后宫斗的乌烟瘴气的时候,她生下了一个儿子。赵皇后不得陛下喜欢,付皇后就得陛下喜欢吗?并没有。至少她还记得当年赵皇后刚进宫的时候,也是有过那么一阵子宠爱的。反倒是她付凌霜没有,从来就没有。她不在乎,只是事实如此。“不要去看那些无用的东西。做好你该做的,做一个合格的储君,做一个孝顺的好儿子。”付皇后拍儿子的胳膊。“是,儿子知道了。”储君叹息。付皇后对他的叹息不置可否,世事岂能尽如人意?对如今的现状,她已经很满意了。帝王恩宠对于年轻时候的她来说,是不值一提的,是不稀罕的。对于后来的她来说,是安身立命的本钱,是绝地翻盘的指望。从没有一刻,她是单纯的去求那些恩宠。所以,即便陛下真的开始怀念谁,她也觉得没什么。应该的。她不曾付出真心,又何求陛下真心呢?后宫的流言,在皇后安然淡定的态度中渐渐消弭。次年正月,昌茂公赵康泰过世。同年,新任昌茂公赵元景之弟,赵冬时也病逝了。这个国公能袭两代,两代后,就要逐级降位。赵家这一代依旧没有出众的人,新一代的昌茂公夫人胡氏将自己的小女儿塞进选秀名单,试图送进皇子府或者东宫。可惜,第一轮就被刷下来了。这便是陛下的意思。从此后,昌茂公直到又恢复了昌茂候,也没有什么故事了。倒是钱氏心宽,活了个大岁数,活到九十八岁。那时候已经是熙和帝的儿子继位了。他还特地赏赐了牌匾。然后,赵家就一代一代降下去,成为京城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家。等赵家能再起来,或许百年也早就过去了吧。熙和帝病重的时候,从皇后到嫔妃,储君到皇子,都规规矩矩伺候着。到了这个时候,大公主,大皇子,二皇子,都已经过世了。伺候在身边的,除了储君,就是三皇子,四皇子和七皇子。他们无不孝顺,每日侍疾安排的合情合理。熙和帝从来不是个迷信的人,他没有想过天天被喊着万岁就真的能够万岁。到了如今他自己知道自己快要离世了,他不舍却也并不执念。储君已经娶了储妃,他也很好,能担得起江山。他其他的孩子也很好,他的皇后满脸悲戚,他的嫔妃泪水涟涟。他这一生不敢说多么英明神武,也做到了不偏听偏信,做到了勤政爱民,做了很多有利于民生的事。史书记载,不敢说明君,也该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吧?哪里都好,哪里都该是一个皇帝最终的归宿。可是他就是觉得差一点。他始终找不到差什么,明明被这么多人围着,可他总觉得还是有点孤单。可天子高高在上,本来就孤单。称孤道寡,自古帝王不都是如此吗?可冥冥中又有一种声音告诉他,也不是,也不一定。皇帝也可以不孤单的。他看储君,他想他还是满意这个孩子的,可他们相处的时候,更像君臣。自然也是有父子情的,只是更多的时候,他们彼此都记得,先是君臣。他看皇后,付皇后很合格,打理后宫也好,管束嫔妃也好,都很好。可他看她,就只是皇后。他自己都糊涂,皇后不是皇后还是什么呢?他又去看自己的女儿们,她们……也都很好。他给她们最好的。适婚年龄,选最合适的驸马,平时赏赐也绝对都不少。可还是觉得差一点,这一点,又是什么呢?他此刻忽然想,他有没有将这些孩子抱在怀里过?有没有在儿子的脑门上弹一弹,有没有在儿女们小时候将他们举过头顶?没有。他素来端方,是绝不可能做这种事的。所以,那一丝丝遗憾,便是来源于此吗?他不知道。生命的最后,他没有再去交代什么。他死后,太子继位顺理成章,皇后成为太后也顺理成章。她们母子不是狠辣的人,其余的皇子公主和嫔妃,她们都不会赶尽杀绝的。这就够了。前朝,他早就已经安排好了,老臣会扶持新帝一阵子,然后其他的,就都交给新帝了。这世上,本没有万无一失的安排,后头的路,就叫他们自己去走吧。熙和帝最后看了看自己的孩子们,然后闭上眼。太医凑过来,摸过了呼吸,然后跪下。储君膝行几步,拉住了熙和帝的手,哭着叫了一声父皇。再然后,就有人喊,陛下驾崩了。熙和帝,驾崩了。他其实还能听到,听到许多人都在哭,有的人叫父皇,有的人叫陛下。许多人,许多人。他们哭的伤心极了,真诚极了。只是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哭自己,还是哭自己没了的日子呢?就在这众多哭声中,他仿佛听到一个小姑娘的哭声,她也喊着父皇,父皇,你快来。不过,熙和帝已经听不清楚了,他与这个世界的关联,从此刻彻底断了。【下一个番外回归正常时间线。】